第(1/3)页 宽广的玄武湖如同一面硕大的镜子,将庭楼阁谢照耀在水面之上。 临玄武湖附近,鳞次栉比的灰瓦白墙,成列矗立的,江南水乡的全貌,在这里一览无余。 清晨,街道上密密麻麻都是人,都在涌向一个方向。 今天的玄武街,已经不足以用热闹两个字来形容了,完全就是人声鼎沸。 街上全是人,肩膀挨着肩膀密密麻麻黑压压一大片。 以齐泰为首,周围则是孔讷、胡广大、滕用亨、梁用行等学士。 一行人刚来到玄武街。 胡广大三人便愣住了。 “这么多人?” 胡广大诧异道。 三人都感觉。有点不可思议。 他们参加过两次书法集会,虽然每次来的人都可观,但像这样的空前盛况,他们还是从没见过的。 孔讷都忍不住倒吸凉气,确实,前面完全是人山人海,将道路都堵的水泄不通。 不过孔讷此时,却是有些蹙眉道:“齐夫子,你都通知了什么人啊?为什么这些粗布麻衫的百姓也来了?他们能买得起….嗯,能欣赏的了我等这些顶级书法?” 齐泰也有些发懵。 他早几天就在士林中通知了下去,为了这场集会,他是不知道提前多少天就开始准备了。 但今天这种情况,他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。 “哈哈。”齐泰尴尬的笑笑:“孔夫子啊孔夫子,人多好啊,这是好事,说明几位夫子在大明的呼声更高了,不是吗?” 孔讷一想,说的到也几分道理,于是便道:“如此也成,我们先去园子阁楼上去,一会儿交待一下,严格控制入场的人数便是。” 齐泰点头:“成,孔夫子这边请!” “等等!”孔讷有些肃穆,回头看着几位学士,建议道:“我等将脸遮住吧,免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。” 几人一听,纷纷觉得有些道理。 这里这么多人,万一被认出来了,难免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,于是纷纷点头。 另一边。 朱雄英正往天云观走去,但却看到一位不该出现在此的人物。 “爷爷,我去,您老咋在这?” 朱雄英有些意外。 朱元璋望着他,笑道:“你这臭小子,和你师尊修仙修的把大事儿都给忘了,昨天咱不是和你提过?驿站你带来你师尊的建议给改了,后事就不关心了不成?” “今个儿邮票售卖,咱能不来凑个热闹?若不是锦衣卫告诉你位置,咱还逮不住你,伱这臭小子,咋那么能走。” 朱元璋头疼的看着朱雄英。 朱雄英闻言,挠挠头,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:“爷爷,抱歉,确实….咳咳,我确实给忘了。”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:“这可是你师尊,一手策划的惠民德政,不想去看看?” 话音落下。 朱雄英下意识想要说好,但似乎想到什么,他有点担心的看着朱元璋:“爷爷,这是不是….着急了点?” “后面师尊他老人家交代的事儿,都理顺了吗?比如奖惩、监督….” 朱元璋打断他:“屁话!你师尊的事儿在咱眼里都是大事,这事儿咱亲自审核的,这些事若是不做好,能售卖邮票?” 朱雄英释然了,于是也有些小激动的道:“爷爷,那还等啥?快走!我也要去看看!” 当朱雄英搀着老爷子来到玄武街的时候,朱雄英被这人山人海的场景震撼住了。 “这么多人?” 朱元璋脸上布满笑容,笑的褶子乱颤:“是呐!这么多人!这里每一個人,都是对咱大明朝廷的认可!” “你师尊….哈哈哈!这可都是你师尊的功劳,是你师尊恩惠了他们!” “你也是,你带回来你师尊的计划,好,好啊!” 朱雄英心潮澎湃,但有些惭愧的挠头:“这事,我其实也就跑个腿。” 朱元璋笑道:“那有啥?缺你咱就不可能知道,不能缺!都重要!” 说着,朱雄英陪老爷子上了一处三层酒楼的雅间。 这里前临玄武街,后接玄武湖,视野十分开阔。 “这好地方,却没人占着,不得不说,咱爷两运气真好。”朱雄英笑笑。 朱元璋呆了呆。 这大孙…. 咋说呢,是不是修仙把脑子给修傻了? 可真是个呆头! 没咱锦衣卫开道,这里能空出来么?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,想出口教训下,不过又一想到大孙是随老爹修仙,也就….止住了这教训的心。 毕竟万一这教训,说大孙因为修仙把很多事情给忘了,届时大孙埋怨他师尊咋办? 于是,朱元璋不在计较这事。 很快, 两人在临街的窗边坐了下去,目光朝外望去。 朱元璋解释道:“那儿不是店铺,那里是大明户部度支司的存米库房,今儿临时改成了售卖邮票的场地。” 朱雄英点点头:“原来如此。” 朱元璋又指着不远处的庭院道:“那里。知道是啥地方不?” 朱雄英定睛望去,只见不远处的庭院门头上写了四个烫金大字‘梅花庭院’。 朱雄英不解的摇头:“不知道,是哪个达官显贵的府邸?” 朱元璋笑呵呵的摇头:“不是,是翰林院的一群学士,在此聚会。” “他们啊,每年都会在此开展书法贴集会,邀请一些商贾和附庸风雅的文人去参观,其实说白了,也就是变相买点书帖赚钱,呵!” 老爷子不屑冷哼一声:“不过今年,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,咱带你来,也是让你看看,在真正的国家大事面前,这些附庸风雅的人,都得靠边站!” 朱雄英冲朱元璋竖起拇指:“爷爷,霸气!说的对极了!” 两人说话间,下面的人群也有些躁动起来。 “啥时候开卖呀大人!” “对呀!咱们一大早就来了,军爷,快开售呀!” “钱都准备好啦!” “….….” 一众人纷纷叫唤。 下面人叫的越凶,朱元璋就越是开心:“感觉咋样?” 朱雄英笑道:“好事儿啊,爷爷您老在邮票上写名字了没?” 朱元璋大叫道:“那不屁话么?这喜事,咱能不参与么?” 朱雄英眼珠一转,抱拳道:“那我要给您道喜了啊!” 朱元璋不解:“啥喜?” “根据师尊所说,这可是利国利民的事,史书上必定大书特书!” 朱雄英想了想,笑道:“师尊还说,后世人只要一写信,就能想起老爷子您!” “呵呵!”朱元璋笑出声,脸上微微有些得意,不过随即看看左右,又有些失望。 周围没有拍马屁的文官们,总归少了点乐趣。 不过,这种得意只是稍纵即逝。 朱元璋这人,别人的奉承就是听个乐呵,根本不会当真。 他淡淡的喝着茶道:“臭小子,啥留名不留名的,咱高兴,不是因为咱的名字在邮票上露脸了,是因为咱老百姓真的得到实实惠了!” 朱雄英肃穆点头:“对,这也是您说的,咱老朱家都该做的!” 说话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