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等爷孙三人消灭差不多时,朱长夜就察觉一抹熟悉气息的到来。 “师尊,好香啊,隔大老远都闻到了香味,你们在吃什么?” 朱雄英好奇的走了进来。 当他看到那还剩下一些的,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时,微微一愣。 就是这玩意散发的? “雄英,刚好还剩一些。” “要不你过来尝尝?” 朱长夜笑着开口。 “成!” 朱雄英走了过来,边说边问,都是有点红烧肉的事情。 一旁朱瑶都对答如流,而等朱雄英也吃下块红烧肉时,顿时惊为天人。 他是皇孙,皇宫的山珍海味吃上不少,但如眼前红烧肉这么好吃,还是少见。 询问了下出自何人之手。 而当朱瑶说是师尊所做,他….更震惊了。 真没想到, 师尊还能来上这一手。 剩下的红烧肉,基本被朱雄英消灭干净,他吃完后还有些意犹未尽,询问师尊下次还做不。 朱长夜对此都是敷衍而过,只能说有空再做。 “雄英,为何今日看起来心情不好?” 朱长夜很敏锐的察觉朱雄英的心情不对。 朱雄英愣了下,旋即想起这毕竟是师尊,也就了然。 他叹了口气:“师尊,今早爷爷大发雷霆了,就是有个头铁的翰林院庶吉士,两次为李善长辩驳冤情。” “第一次爷爷饶了他,疼爱他的才华,还给他从翰林院升到庶吉士。” “爷爷给他暗示的明明白白了,让他做自己翰林该做的事,不要上书无关的东西。” “但….那个翰林院庶吉士不听,还言辞激烈的上奏,这次更加过分,不但替李善长辩驳了冤情,还给爷爷上书了《太平十策》!” 朱长夜听着朱雄英诉说,起初还有些漫不经心,直到听到《太平十策》的时候,朱长夜突然愣了愣。 此人….莫不是解缙? 他印象中,太平十策好像是神童解缙给儿子重八提出来的。 其中有一条,也是解缙彻底触怒朱元璋的一条。 解缙认为,大明分封藩王,是天下肇祸之始。 就是说,朱元璋现在分封诸王,以后一定后患无穷。 当然,朱长夜知道解缙的预言是正确的,在今后的岁月里不但有靖难篡位,而且庞大的龙子龙孙,也成了这个国家的蛀虫。 然而碍于儿子朱元璋的历史局限性,或是因为朱元璋对子孙的无条件信任,这话让朱元璋听了去,便是认为此乃破坏皇室和谐,是大逆不道。 所以解缙被贬官了,直到永乐时期,才得以重用,直到后来的成为内阁首批班子成员。 正在朱长夜深思之间,朱雄英已经将解缙上书的《太平十策》说完了。 当然,解缙提出来的这些策略,抛开削藩这一策不说,其他九条确实对洪武朝当下国力发展有建设性意见。 也正因此,朱雄英全都给背了下来。 他是想着,这其他九条策略不错,若是爷爷不听进去,以后父亲朱标上位他提建议,朱标不听那就等他继位大明帝王,由他来实施。 说完之后,朱雄英看着朱长夜,问道:“师尊,您老怎么看这翰林院庶吉士?” 朱长夜想了想,开口道:“他的条陈奏疏,许多倒是都对大明有利。” “有胆气,有学问,还耿直。” 朱雄英点点头,这些倒是都和爷爷说的差不多,不过爷爷还说了其他性格特色。 “师尊,还有吗?” 他忍不住主动提问。 朱长夜摇摇头,暂时没看出来更多了。 朱雄英想了想,开口道:“按照爷爷所说,还有,解缙他不会做人,更不会做官。” 朱长夜闻言,来了兴趣。 果然那个曾经跟在自己身后的儿子,终是长大到看待问题,都能看出他都没看到的。 他看着朱雄英,不解的道:“你爷爷,这是怎么看出来的?” 朱雄英笑着道:“爷爷和我说,解缙的太平十策,是绕过六部直接交给他的,解缙只是一個翰林,满朝的六部尚书,御史大夫都不敢说的话,他说了。” “还有李善长那件事,他对爷爷怎么说的?臣知言出而祸必随之,然耻立于圣朝,而无谏诤之士。” 这话意思也简单,总结来说就是,他解缙,瞧不起那些不敢说真话的臣僚。 听着这分析,朱长夜瞬间明白解缙的为人了。 重八看人很准,这解缙情商确实低了,这样的人是一把双刃剑,就看怎么用,谁来用了。 朱棣忍了他很久,有才,解缙是真的有才,但情商低也是真的,不然最后也不会被朱棣给塞到大雪里面,落得个活活冻死的凄惨下场。 “爷爷和我说,他说大孙啊。”朱雄英笑呵呵的道:“这个人你给咱记住,他是个可用之才,但现在要是重用他,那就是害了他。” “咱就是给他提拔太快了,没让他明白做官的规矩,才会让他做出越权上报、得罪同僚的事。” “所以咱之前告诉你,恩出于上,给爵和给官的道理是一样的,要压着,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艰辛,他们才会小心翼翼,才会明白做官的准则。” “这个孩子自小是个神童,有傲气,桀骜的人就是这样,你要用他们,就得将他的傲气给他去干净了,棱角给磨平了,让他听话了,知道怎么做官了,才能用。” “要是给他升快了,这不是提拔他,这是害了他,迟早有一天会害死他!” “对于一个平庸听话的昏官,和一个能干却挑刺的能吏,你记得,永远选前者。” “当然,咱说的这一切,都基于上位者有能力,有见解,有辨别是非的眼光,有格局,有韬略。” “如果这些都没有,那还是该选后者来帮助你。” 朱雄英几乎一字不漏的简述出来。 朱长夜听在耳中,不断点头。 从这事他能看出来,儿子重八对于人心摸的很准,对于御下,重八更是见识卓越。 重八就像一头老狐狸,世事洞明,明明是一柄锋利的刀,却将刀锋藏于心,不到杀人那一刻,永远不会将刀露出来。 这才是真的胸怀天下,韬光养晦之人! 而在朱元璋的想法里, 解缙这个人,是可以用的,朱元璋一直很器重他。 但器重他并不是就一味的提拔他,这次给他贬到江西道监察御史,也是磨一磨他。 这个人,是朱元璋精心替朱雄英挑的扛鼎之臣,是朱元璋留给朱雄英的遗产! 朱长夜和朱雄英正分析着解缙,解缙就来了。 有天云观弟子走来禀告道:“观主,户部傅友文傅侍郎,带着一位名叫解缙的翰林院庶吉士过来了。” 朱雄英微微一愣:“这….咋回事?咋说曹操,曹操就到?” 朱雄英迷糊了。 朱长夜也是愣了下,而后掐指一算,瞬间得知来龙去脉。 他笑道:“把他们二人,请进来吧。” “雄英,伱找个地方躲起来,让为师来接待这位,天不怕地不怕的解缙解人才。” 朱雄英闻言,噢了一声。 然后找到个还算隐蔽的地方,躲了起来。 从他这位置,不出意外可以听到,朱长夜等会和解缙傅友文等人的对话。 . …….….….….…. 天云观外。 傅友文有些头疼。 解缙是他很看好的小辈,上次解缙为李善长说情他就让解缙别说了,会把老爷子气死,甚至碰到老爷子心情不好,砍头都有可能。 解缙答应了下来。 可傅友文知道他的性子,再次和他确定几次,解缙都答应下来,他才彻底放松。 本以为这事就那么过去了。 可谁知! 解缙今日又给李善长说情,还义正辞严,把老爷子早上都气得不轻。 这事儿传的很大。 很多官员认为解缙自找死路,哪怕死罪可免也活罪难逃。 老爷子近段时间,虽然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,但在以前,像那般生气几乎都是人头落地。 “解缙,你啊你,为何如此固执?” 傅友文手指指着解缙,有些被气到了。 他手指前方,有一位年轻人。 那年轻人面容儒雅,中等身高,有些微瘦,但眼神却带着清正和刚直。 年轻人正是解缙。 解缙闻言,不在意哼道:“傅侍郎,此事我没错,是非曲直,总该有个定论!李相名誉应该被恢复,我没错!” 傅友文叹气:“解缙,老夫知道你胸有大志,将来前途不可限量,此被陛下贬去江西道,如何能治理国家?” “而且去了那里,往后余生很难再回应天府。” “你还有机会,等会儿我领你去见的那个人,或许….他能救你!” 解缙错愕:“啊?陛下他乾纲独断,且圣言已出,覆水焉有回收之道理。” 傅友文笑了一声,自信的道:“旁人或许不行,他老人家….一定有这个能力,让老爷子覆水再收!” 随后,趁着天云观弟子还没回来的空档,傅友文简单和解缙介绍了朱长夜。 他知道解缙有才,并且恃才傲物。 对待这样的年轻人,让其折服方法莫过于出现比他更有才华之人。 所以傅友文介绍朱长夜,是说朱长夜那一日在鹿鸣宴,随口几句就解了占城国的难句,那难句,可是连黄子澄齐泰之流都没法解。 这一番停下来,解缙顿时肃然起敬。 翰林院很多人他看不上。 比如黄子澄、齐泰甚至于孔讷等等,这些人,他大都看不上眼。 但这些人在差劲,能进翰林院都是有几分真本事。 朱长夜随口就解决,他们都没法解决的难句。 解缙不由得对朱长夜,越发好奇起来。 院子里。 见傅友文和解缙迟迟没来,朱雄英耐不住寂寞,从暗中走出来和朱长夜诉说解缙。 毕竟要见面了,他想要师尊先多多了解一下。 “师尊,爷爷说解缙这人是个人才,不只会什么没用的琴棋书画,于国家大事也有深刻见解,但也是个愣头青。” “这人恃才傲物,看着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,其实眼睛长在头顶上,而且有些执拗,认定的事儿,几头牛都拉不回来。” 朱长夜在认真聆听着解缙的优缺点。 说话间,远远地就看到傅友文带着另一名儒生走来。 朱雄英看在眼里,也是急忙跟师尊道了声别,隐入原本藏匿之地。 朱长夜则是若有所思,看着傅友文身旁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。 这应该就是解缙了。 朱长夜在打量着解缙。 他身材有些瘦弱,双目炯炯有神,只是在那站着,就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。 匆匆几眼,他就发现重八的判断,好似一点偏差都没有。 朱长夜在感慨。 感慨解缙悲惨的一生。 实际在不久之后,解缙的仕途就一直不顺起来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