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达到了目的,周骥和他们又寒暄几句,便找了个借口火速离开了。 而朱长夜也没有多留,当即吩咐天云观弟子,把刚刚制作好的盐,拿出去贩卖。 明初的盐业承元制,百姓是没办法私下贩卖食盐。 想贩卖食盐,需要从官府取得盐引。 大多数人不会考虑做终端销售,他们没这个启动资金去在应天府租赁铺子,更没有钱,去问朝廷购置盐引,以及从盐商手中购买原盐。 但做不了终端销售,并不意味着不能做食盐生意。 现在朝廷对食盐施行两种政策,一种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“开中法”。 另一种是民制商收商卖的“纲法”。 换句话说,大多数人完全可以走另外一条路,完全可以自己提炼食盐,然后将食盐贩卖给官府或者商人! 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。 而朱长夜,也打算走这一条路。 他有朱雄英这个关系,更是朱元璋亲爹,弄个盐引挺简单的。 但弄了盐引,谁来卖? 只能是天云观弟子了,自家弟子卖盐的事传出去,天下间如何看待龙虎山? 虽然朱长夜不在意那些虚名,但他身在掌教这个位置上,加上老天师对他有恩情,所以有时候就得为龙虎山的名声考虑。 自家天云观弟子是不能去卖盐的,那么剩下的,就是把盐卖给官府和有盐引的商人。 商人,之前的蓉城之祸朱长夜看在眼里,自然不会卖给他们。 所以朱长夜打算,让人把盐卖给官府。 而由于观里没钱,再加上明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交差的时间紧急。 所以朱长夜一来是让天云观弟子们记住制盐,另一方面则是找人….借钱。 他让朱柏带话回去皇宫,就说需要两千两白银。 如今大明国库收了一些商税起来,虽然富裕了,但整体还是偏穷,很多部门都找朱元璋要金银,但朱元璋大多都给否决了。 可在听到自己老爹要两千两白银,朱元璋二话不说,直接给批了过去。 并且还让锦衣卫使毛骧,亲自护送这两千两白银。 一个时辰后。 装有两千两白银的马车,抵达天云观。 毛骧和天云观弟子交谈后,就把这些金银留下,自己则带人回去皇宫。 而这笔钱的到来,也让朱长夜稍微松了口气。 与此同时。 也有天云观弟子,按着朱长夜的吩咐,用马车带足足五十斤食盐,往转运盐使司而去。 在转运盐司前他停下了,找了一个有商籍的外门弟子,让他把盐运过去。 大明对士农工商四个阶级,分的很是明确。 你士大夫就该干士大夫的事,农就干干农的事,商人也只能干商人的事,分工明确,不得逾越。 也正因此,若是这位没商籍的天云观弟子进去,那么不出一刻钟,他不仅盐没卖出去,还要被官府给抓了。 只因他没商籍,却干着商人的事情。 该抓!也必须抓! 所以。他让有商籍的外门弟子过去。 龙虎山外门弟子找到转运使的吏目,告诉他来意之后,转运使吏目检查了外门弟子的商籍,便道:“现在盐价三分七里,尽快拉来。” 短短几天,盐价又在上升,看得出来国朝对食盐的需求多么紧迫。 外门弟子点头,恭敬行了礼,然后便把牛车驶入转运司。 吏目验收食盐,看到这雪白无瑕精密细致的食盐,他忍不住倒吸口凉气。 “这是好盐?” 外门弟子点头。 那吏目更加震惊,用手舀了一点放在嘴巴里,像后世嗦粉的一样,随后双目猛地瞪大:“好盐!您稍等!” 吏目说完,便急急离去。 没多时,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吏走来,看到这洁白无瑕的盐巴,他也愣住了。 “小郎君,这盐巴不错,您哪儿来的?” 外门弟子笑笑,并没回答。 师兄师姐交代过他的,来这里要尽量隐瞒身份。 那官吏讪讪一笑:“本官唐突了,这样,你的这些盐巴,我转运司按照四分收,日后你若还有,可以直接送到转运使来。” 这是又高于市场将近五厘钱了,足看出转运司对朱怀这批盐巴的郑重。 外门弟子点头:“好!” 那绿袍官吏一喜,直接让吏目去过称,最后交给外门弟子二十两白银,并且走之前还不忘叮嘱外门弟子,下次可以继续卖给转运司。 这些盐巴,完全可以当做贡品送给皇宫,如此珍贵的细盐,他们当然不会拿到集市上贩卖。 等外门弟子走后,那绿袍官吏对手下道:“快,别愣着了,将这批细盐送去皇宫!” . ….…….….….…. 奉天殿。 入夜,快要入冬的夜晚实在难熬,现在已经夜半,朱元璋才将奏疏批阅完毕。 这些奏疏他真的是越处理越气,自从那天和朱标共同要查假账后,他又查出了好几个地方。 “好,好啊,都好的很,都不怕咱。” “都是英雄!” 朱元璋望着那假账账簿,就仿佛是看到了那些贪官,给气笑了。 “皇爷爷。” 这时,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呼喊声。 朱元璋揉了揉有些发疼的眸子,面无表情的道:“进来吧。” 少顷。 朱允炆端着面,走了进来。 看着朱允炆,朱元璋说道:“允炆,怎么了?” “皇爷爷,孙儿知道你操劳政务,给你送了一碗面过来,您趁热吃了。” 把面放在朱元璋面前,朱允炆继续笑道:“皇爷爷,您吃,也记得早些休息,孙儿先回了。” 朱元璋笑着点头:“好,咱孙儿懂事,这面咱喜欢,你回去后早些休息。” 朱允炆笑道:“好,皇爷爷,孙儿告退。” 朱允炆没停留太久,也没说太多余的话,因为他始终记得,娘出门前和他说过,除了孝顺的话,其他的话你不要说。 他一直谨记。 等朱允炆走后,朱元璋感叹:“这孩子….也是个孝顺的孩子,哈哈哈!” 他笑了一声,然后把面拿起来,开始吃面。 最近这些天他时常就吃到朱允炆煮的面,一开始还挺难吃,但或许是煮着煮着习惯了,已经逐渐开始好吃起来。 他端着大碗宽面,狠狠嗦了一口。 嗯? 朱元璋脸色变了变。 这盐味儿不对呐! 朱元璋自小从农田里摸爬滚打,对百姓家的柴米油盐,比谁都要敏感。 这盐似乎少了很多杂质,吃起来口感更加顺滑! “来人!” 朱元璋道:“这盐是怎么回事?” “回皇爷,这是都转运盐使司从一名商人手里购置的新盐。” 说话的是朱元璋贴身太监,是陈洪。 本来老爷子是要最近把陈洪给调走,因为陈洪是朱允炆的人,而他的身边现在不需要朱允炆的人,只需要大孙的人。 但,贪官这事到来。 事情重大。 他给忙上忙下,负责照顾自己的太监若是用新的,自己还得教那新来的太监会来事儿。 得重新培养默契。 所以老爷子寻思着,等贪官这事结束,在把陈洪给调走。 此刻。 陈洪服侍朱元璋十年了,比谁都了解朱元璋的心思,此时他已经很自觉的将一小撮盐巴放在朱元璋的案牍前。 朱元璋用手捏了捏,然后放在嘴巴中,眼神渐渐涣散起来。 “好盐!” “这冶盐工艺,让都转运盐使司给咱买回来!多少钱都行!” “老奴遵旨!” . ….….…….….…. 翌日。 天云观。 集结众多弟子努力与赶工,他们又造了两百斤细盐,接着由那位有商籍的外门弟子,继续拉着牛车去了一趟都转运盐使司。 从转运司出来,外门弟子手里足足拎了近八十两白银。 只是他刚走。 一个身穿绯红的官吏便找到转运司都事,在他耳边耳语两句,转运司都事眼眶瞪大,不免多看了外门弟子的背影。 居然能被皇上亲自点名做生意,这小子真是个幸运儿! 他不敢耽搁,急忙带着吏目追赶外门弟子。 …… 外门弟子来到槐花胡同附近,与张易十等人汇合,接着一同返回天云观。 只是,张易十刚转身,身后就传来一道声音。 “咦,这不是张易十张道长吗?” 周骥快速走来,笑道:“张道长,那批盐山,可还用的满意?” 他知道自家盐山是什么垃圾,别说制盐,就是连只蚊子飞进那里面,都得摇摇头,然后扭头就走。 真的是一堆垃圾山。 张易十笑道:“挺不错的,等会我们观主,就能结清你三千两金银。” “好,好!”周骥笑容满面。 而心里却实无比乐呵。 就那些破盐山,挺满意?你就装吧! 也就在这时,转运使司的人匆忙赶了过来,走到外门弟子面前停下。 周骥不免有些好奇。 转运使的人,找这些天云观道士做什么? 他也凑了过去,认真地看着。 “李小郎君好。” 转运司的人行礼。 外门弟子姓李,朝他点点头:“敢问,有事吗?” 转运司都事张有秉也不客套,直接开门见山的道:“李小郎君,是这样的,我们转运司想买下你的盐山。” 既是官府,他们自手眼通天,外门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制盐,他们早就打探清楚了。 但他是天云观的人,这倒是不知道,因为为了怕被认出来,所以张易十等人出来,也是穿着寻常百姓衣裳,隐藏身份。 此刻。 转运司的人这一开口,周骥顿时惊呆了。 他瞪大眼睛,有些不可思议,转运司的人疯了吗?那些破盐山,有什么可买的? 这会, 转运司的人,随时注意着外门弟子的表情变化。 他是大明的官,心眼自然通透。 见外门弟子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,张都事便道:“李小郎君,本官有些直白,有话就直说了,一万两白银,我们想将您的盐山买下来。” 一万两,当然不止是买山,怕还要将冶盐的工艺一柄买下来,对方不说,外门弟子和张易十等人也不会点破。 一万两….白银? 周骥的表情顿时僵住,脸上那本准备看笑话的微笑,现在也一点点流失,他觉得自己脑袋有点发懵。 怎么回事,这是怎么回事?是听错了吗?还是转运司的人疯了? 霎时间,周骥突然觉得有一记重锤,狠狠的砸在了他的心口上。 那盐山….不是自己一百五十两卖给天云观的吗? 转运司的人一座山就收一万两,那岂不是十二座山,就得收十二万两? 我的天! 这是何等的天文数字!! 自己当初,呸….不是当初,就昨天,可是一座山一百五十两卖给天云观! 可转运司的人一万两收一座山,只差了一天,差价竟达到天价! 哪怕十二座山加起来也才卖了三千两给天云观,都不够人家一万两一座山的零头。 十二座山,更是….无法想象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