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人孩子,不也是为自己考虑和着想么? 孩子说的对,让他说想法是咱说的,咱干啥要和他置气呢?心平气和的说教不行吗? 自己都这个岁数了,为什么还压不住火儿? 而且这事儿,还是孩子师尊说的,说不定就是老爹的想法。 老爹他….以前就很有想法,面对难事,总是能说出旁人眼前一亮的方法,说不定这事也一样。 哎…. 不该发火,真不该发火。 都是灾情闹的,咱心里不痛快,大孙受了无妄之灾! 刚刚来到坤宁宫,老爷子正准备陪陪马皇后,借此消消怒火,可陈洪就捧着朱允炆的《增加刊印宝钞》奏疏给朱元璋看。 这份奏疏,是黄子澄和齐泰用尽心血写下。 然后交给朱允炆,再由朱允炆带给朱元璋。 朱元璋很是认真打开查看,大孙朱雄英对搞钱有了想法,他也想看看朱允炆是怎么想的。 谁知看完后,已经消了些火的朱元璋,火气腾腾的又上来了。 朱元璋伸手,将奏疏甩给陈洪:“滚蛋!让他好好读书,国家大事,不要瞎操心!” 他虽然不同意提高商税,但大孙说的大明宝钞危害是听进去了。 而这份奏疏,是要他在加大力度印大明宝钞。 这不火上浇油? 陈洪吓的脸色惨白,捡起奏疏,忙不迭道:“小人告退,小人告退。” 陈洪慌忙离开了坤宁宫。 朱元璋冷静下来,闭目沉思良久。 “来人。” 朱元璋对外说道:“传旨,召见户部侍郎傅友文。” ….….….….….…. 另一边。 朱允炆今日早早来到学堂,昨晚回到家中,便连夜开始写出为国朝聚财奏疏,想来今日皇爷爷已经看到了。 学堂内,黄子澄和齐泰恭敬给朱允炆行礼。 “见过殿下。” 两人心情,也是格外的好。 皇孙朱允炆能如此为国着想,而作为他的老师,他们有幸也能参与其中,这是无上荣耀。 “允炆见过两位老师。” 朱允炆抱拳弯腰,行礼完毕后便道:“昨日我和两位老师商订的奏疏,现在已经递交给皇爷爷,此番不为功劳,只为天下黎民百姓!” 话音落下,这两位翰林院学士兼国子监老师不住点头,眼中露出欣慰之色。 “允炆殿下贤之,乃天下百姓之福也!” 两人拱手行礼。 朱允炆急忙拉起黄子澄和齐泰:“能得两位贤师,乃允炆之幸。” “能为殿下出力,亦是我等之幸也。”两人回道。 三人说话间,陈洪焦急走来。 “殿下,允炆殿下!” 朱允炆见到陈洪,笑道:“陈公公,怎么了?” 陈洪脸色有些无奈,苦笑道:“您的奏疏,陛下给您打回来了,大发雷霆的让您好好读书,不要操心家国大事。” 朱允炆那封奏疏,是掺了黄子澄和齐泰的心血,却没想到会被朱元璋贬低的如此一文不值。 朱允炆还没说什么,黄子澄和齐泰便有些愠怒道:“殿下为苍生,为黎民,为大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,陛下焉何如此也?” 听到两位老师如此为自己说话,朱允炆心里暖暖的。 下一刻。 朱允炆抿着嘴,看着陈洪道:“皇爷爷还说什么了吗?” 陈洪摇头。 黄子澄和齐泰哼道: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允炆殿下知晓大明缺钱,便不顾辛劳,连夜为国奏对,陛下此举,着实不符德君之道。” “不行!此事不可草草了事,走,我等去坤宁宫找陛下讨个公道!” 这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是硬气得,只要有理,哪怕面对帝王也不退却。 因此诞生很多传奇文人,诛我十族方孝孺,大明少保于谦,还有后面的海瑞等等。 他们都为了自己心中的正确决定,硬怼帝王。 而现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