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朱由检远在京师,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四川,特别是曹化淳回京之后。 这不,不到半年时间,又派来了更高规格的“巡查组”——他最信任的王承恩和曹化淳,全都来了! 照这样下去,恐怕下一次的巡查,朱由检要亲自上阵了! 凑巧的是,在“巡查组”抵达成都府的前一天,魏忠贤也到了! 跟魏忠贤一同到来的,还有贸易大亨郑芝龙! “什么?倭国要海禁?” 王立心头一紧,郑芝龙也忧心忡忡:“据可靠情报,德川幕府即将颁布法令,禁止倭国人出国贸易,并且禁止海外的倭国人回国! 如果禁令正式实施,我的贸易额得减少五分之一!” 郑之龙刚刚说完,魏忠贤又忧心忡忡地说道:“从福、浙二省的商港来看,今年的出口贸易大幅下滑! 据言,西洋各国的冲突持续加剧,好几个国家打得昏天黑地! 大明与马尼拉的商品贸易,更是陷入全面停顿的状态!形势,不太妙啊!” 两人的话,让王立眉头紧锁。 按照往年的惯例,两处商港的贸易数据,要等到次年的一月份才会送到。 此时,王立对“贸易下滑”还一无所知! 对于倭国的“锁国令”,几乎闻所未闻! 然而,欧洲各国的“三十年战争”,王立还是略有耳闻! 那是公元1618年至1648年,由罗马帝国内战引发的欧洲各国大规模混战! 而大明对外贸易的“西洋诸国”,正是欧洲! 欧洲诸国的混战,是否由“小冰河期”引发,王立无从考证。 但是,却想起一个恐怖的名词:银荒! 据后世的史学家所言,大明“隆庆开关”之后的几十年,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银,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大明! 这,还是大明朝廷严格限制贸易规模的情况下! 然而,这几年,福、浙二省的商港没有任何贸易限制! 大明输出到西洋各国的商品,以及流入大明的白银数量,比“隆庆开关”时期多了百倍不止! 欧洲诸国的“三十年战争”,就算与“小冰河期”没有关联,也与“银荒”有莫大的关系! 据说,同时期的大明,银荒现象更为严重! 想到“银荒”两个字,王立苦笑不已! 这个彻头彻尾的“各科”学渣,除了知道“银荒”二字,并不知道更多的金融知识! 只知道,大明不是产银大国,却稀里糊涂地以白银做了“货币”! 这个“学渣”也知道,当“银荒”现象发生之时,就相当于“货币供应不足”——以白银作为交易货币的国家,必会出现一系列的经济问题! 具体会出现什么问题,那就一无所知了!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,只是对外贸易的下滑! 对此,王立只能摇头苦笑! 魏忠贤和郑芝龙不会知道“银荒”一词,也只能摇头苦笑——没有解决办法,只能寄望于明年的贸易了! 几碗酒下肚后,王立似乎想起了什么! 既然全球的白银大多数流入了大明,那么,大明又如何发生了银荒? 银荒,就是银子不足嘛! 具体来说,是市场上流通的银子不足! 呵! 这么一想,还真是那么回事儿! 大明的官员和百姓,都喜欢“存银子”——只要银子到了自己手上,基本上只进不出了! 自己也一样! 一亿多两的白银埋在岛上,还在不停地往岛上埋! 这样一来,不闹银荒才怪! 此时的银荒,是全球性的问题! 史学家说的话,肯定是权威了! 只可惜,银荒会引发什么,真的不知道! 想来,应该是贸易下滑,钱更加难挣吧! 银子,就是现在的“货币”嘛! 同时,银子也是贵金属! 哪怕是几百年后,它仍然有自己的价值! 嗯,管他呢! 继续捞,继续埋,只要我不亏本就行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