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于是笑着摇摇头,往老父母那边而去。 …… 江东,某府邸。 一青年突然打了个喷嚏,手中竹简也登时落在了桌案上。 “伯符,天寒,可得小心了。”一风仪俊美的青年手中拿着一节竹筒走了进来。 “哈哈哈,公瑾说笑。”孙策大笑着,“公瑾此时如何来了?” “月前,天子封了一个楚安君。”周瑜在孙策面前跪坐。 “楚安何地?” “不知,但,楚安君十二岁时,哦,也就是去岁改良了新纸。”周瑜打开了竹筒,抽出楚纸,“此新纸,名为楚纸。” 孙策好奇得接过,看了一番,“倒是洁白似雪,也相当细腻,看着便比蔡侯纸好上不少,怎的只有一张?” “此楚纸要两月方可制成,很受荆州士人追捧,这张纸,还是我花了重金才购得的。” “多少钱?” “五百钱。”周瑜比了个数字。 孙策瞪大眼睛,盯着这楚纸半天,“少个五还差不多!我来研墨!” “莫急莫急!”周瑜无奈,“我的意思是,这东西…可为伯符安抚江东士族的利器!” 孙策停了动作,眼神一亮,“公瑾的意思是…” “派商人去荆州,贩运此纸,一来,可增军费,二来,安抚士族之心。” “哈哈,如此甚好!明日我便找子布过来安排!” “当如此!”孙策笑着,而后突然想起什么,道,“此纸为十二岁女子所造?” “如今应已十三岁了。” “可知哪家的?” “沔阳黄氏。” “沔阳黄氏?名士黄承彦之族?” “正是,造此纸者,便为黄承彦幼女,据说,自小聪敏好学,有过目不忘之能。” “这天下竟有如此才能的女子?可惜太小了些,否则,说不定可以相识一番呢。”孙策感叹,随后又意气风发的道,“不过不急于一时,待我与公瑾平定扬州,届时迎还天子,便可直指荆州!” “伯符说的是!” 两人便是相视一笑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