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上有弦歌声(中)-《权握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阳玄颢觉得自己被算计,本来,像这些军政要务是不会在朝会上议论的,今天却接二连三地报上来,好像不当面奏报,就没用似的。

    有人给他布了一局,要逼他退兵!

    接过内侍转呈的奏表,阳玄颢深吸了一口气,按捺下所有情绪,打开奏表细看,这一看就让他大惊失色:“你说并无差错!”

    “是!陛下。”于重斩钉截铁地回答。

    “那么为何与往年的数字出入如此巨大!”阳玄颢清楚地记得南北两大边防的用度数字,很明显,永宁王这次呈报的数字过于庞大了。

    于重一点都不紧张,只是神色间有些疲惫,声音也更哑了:“臣回禀陛下,由于陛下下令征召青州士民,以致青州大部分田亩错过今年的春播,北疆大军的粮饷必须从江河各州调拨,费用巨大,永宁王幕府的计算并无差错,他们甚至选择了最节省的调运方案。”

    打仗打得是什么?钱!钱!钱!

    阳玄颢很清楚这一点,他更清楚,自己确确实实被算计了!

    永宁王告诉他无将可用、无兵可调,现在,他的大臣告诉他无钱可拨、无粮可征,朝廷甚至会出现巨大的亏空,这场仗还怎么打?

    “够了!”阳玄颢大喝,气极起身,指着殿中的臣子,声色俱厉地斥道,“你是户部侍郎,你知道国库的情况,你说,这个奏请朕能答应吗?你呈上来是何居心?欺朕年少无威吗?还有你!”他的手指又指向杜全浩,“你是兵部尚书!战事不利,你就想办法应对!一心只想着撤兵!你这是渎职!”

    “陛下!”于重不作声地接下阳玄颢的斥责,杜全浩却被他咽得气恼不已,出列回应,“臣自开战伊始就一直请陛下慎重决断,对青州下征召令时,臣也进谏过,青州为北防粮仓,不宜擅动,可是,陛下一意如此,臣等只能奉旨!臣此次进言撤兵,又岂是只为战事不利!陛下此言未免不察下情了!”

    “你!”阳玄颢没料到杜全浩竟当廷抗辞以对,瞪着眼,指着他,却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
    “臣等一片忠心,只望我元宁强盛,重现昔日圣清之世的辉煌,所言所行无不为之筹谋!臣等何尝不想一战成功,但是,陛下,此战已无益于我了啊!”兵部侍郎也出列附和上司的意思,这让阳玄颢再次感到失望。

    与圣清皇朝闲置大将的作法不同,元宁会让立功将领入兵部,领侍郎或者尚书衔,并无差事,也无实权,但是,这些人却可以得到战事的资料,并直接对皇帝进言,这些人的进言,皇帝是不能不重视的,这位兵部侍郎就是这种出身。

    “朕明白诸卿的意思了!退朝!”好容易忍下胸中的一口恶气,阳玄颢拂袖离去,让朝臣对其“明白”的意思有了充分的了解!

    正仪殿的朝会结束,就有人将情形报到了赵全跟前,赵全先是思忖了一会儿,跟着问身边的小内侍:“太后娘娘这会儿在哪儿?”

    小内侍很机灵,利索地回答:“回公公,太后娘娘今儿宣了谢相夫人赏花,这会儿应该在天染亭!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赵全点点头,却没动身,端起手边的茶碗,也不喝,就拿在面前,好一会儿的功夫,他放下茶碗,眉头锁得很紧,十分为难。

    “你去看看,方便的话,请叶尚宫悄悄过来一下!”赵全细声吩咐小内侍,那名小内侍乖巧地点头离开,一声不响。

    手边的茶尚温,赵全就听到裙带悉索的声音,笑着看向门口,叶原秋的身影也出现在门前。

    “赵公公,有什么事这么见不得人啊?非请我这样过来?”叶原秋也在笑。

    “我有事请教尚宫!”赵全笑道,摆手示意随侍的人退下,又请叶原秋坐下。

    叶原秋大方地坐下,也不问,只看着赵全,等他说明白:“这几天我病着,不在太后跟前,什么事也不知道,所以想问问尚宫,太后娘娘这些天可见过外臣?”

    叶原秋愣了一下,随即笑道:“公公所指的外臣可包括谢相?若是,便有!”

    “只有谢相?”赵全也是一愣。

    “自然,太后娘娘归政后,几时见过外臣?”叶原秋反诘。

    “这样……多谢了!”赵全的神色有些僵硬,勉强笑着道谢,随即不等叶原秋发问,就道:“我也有事禀报太后娘娘,就和你一起过去吧!”

    天染亭邻近慈和宫,是紫苏归政后新建的一处景致,一年四季皆有特色,初春时节,绿叶未发,繁花尚无,只有几支报春花临风而立,分外引人心动。

    景非佳景,紫苏请倩仪也不是真为赏花,主要是借此表示对皇后的尊重,所有人都心知肚明,因此,赵全过来奏事倒也没什么扫兴,相反,听了他的话,倩仪反而露出有倍感兴趣的笑容,紫苏没有看漏,却也只是一笑置之,直接问她:“你这位堂兄应是受人指使吧?”

    倩仪笑道:“臣妾想,朝堂上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!恐怕还是臣妾的夫君要平白担下这个罪名!”

    紫苏好笑地摇头:“随阳还指派不动维侯的族人!”

    “臣妾担心,能像太后您这么明白的人,朝堂上只怕屈指可数。”倩仪很委屈地回答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