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玉来这里也有个便利,可以吸收更多家贫的孩子去作坊干活,一个可以让他们学本事,二作坊也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。 “太好了,我打算这个月去报名,家里已经同意了。” 有个姑娘很高兴的说了。 学手艺是要掏钱的,为的是约束,不能你想来想走就走,菜市场也不能这么随意。 钱不多,五十个铜板,挤挤也能拿出来,这是普遍规矩,伙计账房药铺学徒都比这多,二百个铜板呢。 李玉不能坏规矩,她也不认为啥都不要钱就真的有人领你情。 五十个铜板进门,每个月认真干,只会缝针脚被子都能赚一百个铜板回家,一个月就赚回来了,熟手会做衣裤之类的,一个月就有二三百个铜板。 做得好能绣帕子荷包,或者做更好看的绫罗绸缎衣裳裙子,那就赚上千文月例银子,这个条件是不需要你出任何布料东西,你只管出手艺干活就行。 能做绣图的绣娘是另外价格,绝对不亏待你。 实在绣不好做的很难看,确实需要这份工,例如李玉这样绣手还不如脚灵活的,可以去干活,染布浆洗,一个月认真干也有几百文和上千文铜板不等。 只要勤劳肯干,在作坊能都找到活干,能赚点钱。 “只要肯干,不怕过不好日子,本事手艺学会了是自己的,咱去谁家都不白吃饭。” “是,多谢夫子教导。” “好,闲话说完了,咱们来讲讲这幅画该怎么临摹……” 李玉讲课比较随意,但讲解特别细致,从简到难,让所有基础薄弱的学子都能听懂。 很多男学子也说她讲课讲的特别好,学识渊博,立场公正,为人坦荡正中让人敬佩,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和尊重。 生产后身体不是很好,李玉一度打算辞掉夫子的活,但山长再三挽留,顾家才同意了。 李玉在书院做夫子教书,给顾家争足了脸面,门阀对顾家印象都好了很多,觉得他家能得这样好的媳妇,可见也不是粗鄙的人家,还是很有水平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