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差强人意-《极品枭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下,汤浩、张琦、赵随乾都吃惊的望着文彬,他们都没有想到文彬会这么鲜明的反对汤浩辞职。

    朱崇礼终于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此事朕亦以为不可。”

    文彬心道:“汤浩现在辞职,谁来主政?张琦虽然主战,却是个好大喜功的主,当年朝廷在关中集结四十万大军由他指挥,结果被幽国十万人打的一溃千里。赵随乾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,这种人做做和事老还行,但难堪大任。更何况自打兴国十一年议和达成后,大梁就被李林忠和他的党羽折腾的人才凋零,元气大伤。圣上虽有恢复之志,眼下还是以积谷练兵,增强国力为重,为了麻痹幽人,汤浩最好还是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上好。”

    这番话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,文彬嘴里说的却是:“臣以学子和百姓叩阙于丽正门外,是非未断,而朝廷罢宰相,此事必为天下所笑。况且他们也并非针对汤相公而来。臣虽然不能完全赞同汤相公的政见,但是也不敢以私心而坏国事,宰相有罪,也应当由朝廷罢免。今日之事,激起大乱是大理寺寺丞何寿,与汤相公有什么关系?”

    这番话说得朱崇礼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,汤浩也要表明辞职的态度,如果这时候还在相位上安之若素,那么自己的政治威信可真要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汤浩长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臣无颜面对皇上,去意已决,还望圣上成全。”

    文彬正色说道:“相公,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你辞职之事。此事可日后再议,皇上自有主张。老臣以为,现在最重要的,是把学子和百姓劝散。”

    殿内众臣皆齐声附议。

    朱崇礼应问道:“依武安郡王之意,当何处置?”

    文彬沉吟说道:“臣以为就一个字,拖。”

    张琦问道:“怎么拖?上万人聚集于御街不散,如何拖法?”

    文彬道:“学生请愿,原是为李越之案。陛下可以下诏告诉他们,暂免何寿,另择贤能官吏主审此案,必还李越一个公道。若果违国法,则虽万人叩阙,亦不能赦免;若真是冤狱,皇上圣明,亦不会冤枉忠良。他们既是为此狱而来,则皇上已经罢免主审官,重新择人审案,也当无话可说。”

    赵随乾点头赞成:“这个办法甚好,一来保存国家体面,二来显示陛下公允之心,三来让百姓们也无话可说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