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三章 练拳-《武侠微信群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呜呜……”

    别墅外的草坪上,叶休双眼微闭,双拳摆开一个拳架,脚下踩着奇异的步伐,一步落下,便伴随着一拳落下。

    一步行,一拳落,虽然朴实无华,没有一拳断山岳、截江河的天地大气象,但却极富韵律。

    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,叶休每一步之间的距离,都一模一样;每一拳落下的速度,都不差分毫;每一步、每一拳之间的呼吸,都有条不紊。

    叶休一举一动,就仿佛儒家所言的“行有法,动有度,法度如一,近乎道理”。

    道家典籍《南华经》有言:“行止有韵,契合自然,不徐不疾,不逾不越,和其光而同其尘,法度如一,即是道也。”

    拳和步,步和气,气和神,契合如意,微弱的月光下,叶休一举一动,和谐自然,就仿佛是融入了这一方天地。

    风如画,月如画,一拳风月如画;

    人即天,心即地,一拳即是天地。

    渐渐的,叶休周围起了一阵微风,微风中,气机弥漫,拳劲磅礴,重如江河湖海。

    一拳递出,狂风尚未扩散开来,就被拳劲震碎,磅礴的劲力之下,整片虚空,都仿佛都被震碎了一样,嗡嗡作响。

    拳劲落下,草坪之上的花草青草,皆瑟瑟发抖,匍匐弯腰,就连脚下的大地,都微微颤抖,如泣如诉。

    一拳天地皆俯首,谁人可挡?

    但就在拳劲即将全部宣泄而出,砸落大地时,叶休双手纵揽,汹涌而出的劲力,在这一揽一兜间,圆转如意,百川回溯,逆流而归,所有劲力全部涌回体内,涓滴不剩。

    清风徐徐,月光如水,一切都仿似未发生一般。

    “拳重如江河,拳轻如鸿毛,拳阔似天地,拳小若芥子,轻重随心,阔小由意,劲力圆转如意,收放由心,仙人擂鼓式终于算是小成了。”

    叶休收拳而立,轻舒一口气,气息蔓延三寸,凝而不散。

    得到仙人擂鼓图后一周来,叶休没有回学校,而是直接请了一星期多的假,呆在赵烨的别墅里,一门心思练习仙人擂鼓式。

    所谓曲不离口,拳不离手,拳法一途,并不是仗着厉害就可以不加修炼,吃一辈子老本的,磋之磨之,勤加练习,才是根本。

    武者修行,无论是所谓的厚积薄发,还是什么一日千里,归根究底,都在“勤”字上下功夫。

   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,无外如是。

    仙人擂鼓式厉害是不假,但它的厉害,在于拳劲精义,拳劲之轻重阔小变化,精义之天地为大鼓,双拳为鼓槌,擂之万古长青的甲子大气象。

    知拳劲之变化,则能拳出劲由心,是轻是重,是阔是小,或者先小后阔,先轻后重等等,皆能控制入微,这样一来,对阵不厉害的人,可以不用浪费气力,对阵厉害的人,可以一鼓作气打他个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知精义之法理,则是另一层面上的东西,简而言之就是拳意,拳理。

    何为意?何为理?

    道家有言:意即我,理即天。简单来说,意在于自我的修行和认知,揣摩;理则是天地大道根本。

    叶休可是亲眼所见,画中仙人一拳震碎天地苍穹的磅礴壮阔和玄妙莫测,这即是画中仙人的拳意和拳理。

    当然,要领悟自己的拳意和拳理,则在于自己的厚积薄发,融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,若是一味的学习画中仙人的意和理,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。

    所谓学者生,像者死,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