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长安(1)-《征战天下》
第(2/3)页
汉初,高祖刘邦下诏,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,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。
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,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,娄敬建议定都关,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,纷纷反对,认为洛阳更好。于是刘邦征询张良,张良说:“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,但是城郭仅数百里,田地太薄,四面都是平地,容易遭受到攻击。反观关有函谷关、陇蜀的沃野千里,南边有巴蜀的富庶,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,可以在三面防守,并向东方牵制诸侯,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,当东方有变,就可以顺流而下。正所谓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。娄敬说的没错。”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,并拜娄敬为郎,赐刘姓。
汉高帝五年(公元前202年)置长安县,高帝七年,定都于此。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、阿房宫北侧、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,命名为长乐宫。高祖七年(前200年)建造了未央宫,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,因地处长安乡,故命名为长安城。汉惠帝元年(前194年)至五年(前190年)建造城墙。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,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,兴建北宫、桂宫和明光宫,并在城西冷了上林苑,开凿昆明池,建建章宫等。
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,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、经济和化心。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,开通商道,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、“丝绸之路”的起点,繁盛一时。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(2年)时,城有8.8万户,24.6万人,成为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、居民众多的城市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,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。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,长安改为西京。及至汉末,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。
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,面积约36平方公里,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。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,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。城内的宫殿、贵族宅第、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。宫殿集在城市的部和南部,有长乐宫、未央宫、桂宫、北宫和明光宫等。其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,是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。居民区分布在城北,划分为160个“闾里“。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,称为“长安九市”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,苑内主要有昆明池、建章宫等。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。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,把居民区、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在一座城市里,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。
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。这里人杰地灵,这里商旅云集,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城池,最壮丽的宫殿,最多的人墨客,最繁华的商业,最先进的市政措施。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,长安都是这个时候世界最好的城市。
后来,因为种种原因,朝廷喜欢把统治心放在河南境内,但是永嘉之乱后,秦王司马邺出奔关,后立为皇太子,称帝并定都于长安,直到316年出降前赵汉军。西晋覆灭后,关长安地区常常成为战争频发地,前赵、大秦等政权也都定都于长安。虽然苻坚定都以后,大秦帝国成为天底下最强大的国家,可是不管再怎么励精图治,建设长安,长期战乱的毁灭和创伤,都不是很能够恢复的。
但是最近,苻宏成为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之后,已经成功的让关恢复了宁静,现在最大的威胁,羌人姚苌已经率部远走河湟,却在和当地人的冲突被全歼。而关东各地的反叛者们,现在也都处在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里,暂时不会进犯关。所以说现在苻宏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了下来。
老百姓都是很现实的,他们不喜欢战争,因为战争就意味着加税和徭役,就意味着自己的亲人可能会死。如果有一点点可能,他们都宁愿和平。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。
现在既然天王把该赶走的人都赶走了,长安人当然就支持天王,他们就想过好日子而已。
这个时候,长安城西门,一列长长地车队,缓缓进来,车队的马车规格完全一致,战马都是一色的玄色骏马,看起来就神骏无比。而赶车的汉子们,也是个个都孔武有力,一看就是难得的好汉。
西北民风剽悍,不少人都是练家子,但是这个车队的人,却给众人一股隐隐的压力,让他们知道,这些人都是难得的勇士,轻易招惹不得。
而守城的卫士们,却自觉地分开了一条通道,并且在两边护卫,很明显,这车队里是个大人物。
大家都在猜想这究竟是谁回城啊,如果是亲王,那好像规格却还是差一点,那就得净街了。可是如果是普通的官员,这规格又高了一些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