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4章 分红-《四合院:芯生年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接着假期这几天,赵烨好好归纳了一下以后的工作安排。

    等到新年过后的第一次利华会议上,赵烨就把一本厚厚的调整安排,分发到各人的手里。

    “今天是开年第一次会议,过年的话我就不说了。大家手里的,是我们利华在今年要进行的一些改革计划,大家都看一下。”

    大家听完赵烨的话,再看看他严肃的表情,纷纷重视起来。几个原本以为是例行公事的人,这个时候也打起精神,仔细听赵烨的发言了。

    “总体来讲,利华这次改革的力度很大,从上到下,从里到外都有很大的变动。

    先说我们的企业结构,虽说是股份制,可是以前的股权问题还是太模糊了,从这次会议开始,我们要逐步调整股权的结构问题。

    首先,决策权和分红权要拆分。掌握决策权的机构,我们要成立相应的决策委员会。国家股权占30%,那么国家代表就拥有决策委员会的30票。我计划,个人占30票,科研员占20票,生产单位占有15票,其他部门成员占有5票。大家有没有意见?”

    “赵董,要决策的事物,有多少票可以通过?”

    “原则上,一般性事物,半数以上通过即可。重大决策,需要80票以上才能通过才行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那我没有问题了。”问话的是国家代表,他的任务之一,就是保证利华不会出现一言堂的局面。

    赵烨又回答了一些提问,然后又开始讲述分红权的问题。

    国家的股份不能随便乱动,该多少就是多少。其他的可就不一定的,按照赵烨的计划,对于人数最多的生产部门,每个员工都有一定的分红权。这个权利是福利性质的,只要你工作突出,那么年底的时候通过评定就能拿到一次数额不小的分红。而其他职工,按照年资,职位,技术等级,工作内容等等,代入一个计算公式,就能算出该拿的年终奖。这个比例总体占到了利华当年分红比例的三成。

    其次是研究员,除去取得突出贡献的,其他按照技术成果,年资,项目完成度等等因素,经过学术委员会评定后,再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,得出各人的年终奖金额。

    这个比例,占到了总分红比例的三成半。

    其次是一些支援部门,整体占分红比例的3%。而赵烨,个人只占分成比例的百分之二。

    这个方案,可以说是赵烨拿出了自己的分红权,补贴给了大家。整个方案,除了赵烨吃了亏,所有人都是沾光的。

    “赵董,您各人的分红比例是不是太低了?”

    “是啊,是啊,这对您可是不公平。”一众人纷纷开口,替赵烨鸣不平。

    赵烨摆摆手,说道:“不算少了,我个人占百分之二,如果分红一个亿,那我各人就有两百万了,这个金额已经够多了。我个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?说实话,我这一年到头,连个钱的时间都没有,多了也是浪费。”

    这还真不是赵烨说大话,在场的人都清楚,赵烨这两年,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,他各人的时间,真的是太少了。

    “新方案其实就是一个原则,那就是新时代了,不能让我们得工人,研究员只讲奉献,不讲回报。我们的企业是要赚钱的,赚了钱不给大家分,那就是不讲理了。所以,今天我就给诸位,定下这个分钱的规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