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8章、生物肥料-《脑域科技树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种植《短命菊》这类短周期植物,可达到两个目的,一是通过这类植物的根系,起到固沙效果。另外,这种植物经过我们改良后,只能自我繁殖6轮,便彻底衰亡,如此一个大循环下来,积累了沙漠所需的不少肥料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看到一片焦黄的景象,实际上正是短命菊最后的生命周期。按农业公司的生产计划,今年8月份,就开始陆续正式播撒经基因改造后的牧草种子了。明年春季,便可规模放养牲畜了。”

    “对,我记起来基因改造工程中,有这么一类植物。”

    马由去年亲手完成了20多种植物的基因编辑。其中有多种高大乔木、也有固沙用的灌木,更多是各种草种。当时,就有专家们提出意见,将《短命菊》这一类的繁殖基因进行了锁定,让其完成大循环后就彻底失去自我繁殖的能力。否则放任不管,就会和优良牧草争抢土地了。

    飞机在空中盘旋了几圈,见牧场区域,草坪都是横平竖直,网格状分布,中间有防沙林分割开。

    每一块牧场大小约2平方公里,可放养1000头奶牛、2-3万头肉羊。便于牲畜分群放养,  出现突发传染病后,可立刻隔离。且可合理调节奶牛出奶周期、以及牛羊肉的上市数量和时间。

    牧场的规划设计也很注重细节,  并非单纯都是草坪,  中间还点缀有一丛丛小树林,  便于牲畜在大夏天,也能找到树荫下乘凉。另外,  每一块牧场的牲畜的圈舍、饮水槽等配套设施,均一应俱全。

    其中圈舍是类似吊脚楼一样的设计,牛羊将会在《牧羊犬型》无人机的管理下,  通过一条平缓的小坡,进入到二楼。牲畜的粪便则排放到一楼,被机械设备收走后统一处理为肥料,  在返回土地中。这样即解决的圈舍的卫生、通风等,还有了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。

    整体看完,现在沙漠治理的第一期工程范围内,  除牧草还没有正式播种、呈现一片焦黄外,  其他树木都是绿意葱葱,  生长状况良好。

    另外,除保留了原有的七星湖等湖泊外,  通过这次的治理,还增加了大小不一的30个湖泊,  这些人工湖选址在地下水脉丰富的地方,  或临近黄河的地方,  增加了这些湖泊后,有利于调节小气候。

    1-10号地块内的道路网络、工业区、大型机场、以及5座小镇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交付。各种车辆频繁进出,与原本死气沉沉沙漠相比,  已完全变了大样, 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模样。

    2年时间,完成5000平方公里的治理,  工程巨大虽十分快速。这也得益于蓝星集团资金充足,  建设期间还陆续专门设计、制造了许多适合沙漠治理的大型机械设备。才有段段时间就有显著的成果。

    通过这种改天换地的项目,  积累非生命星球改造经验。所以,马由极为重视,  来这里视察频率是最高的。

    “可以了,  在1号基地降落吧。”马由给飞行员说到。

    马由刚跨出机舱,就是一阵热浪扑面而来。这让他想起第一次去米国拉斯维加斯,  下飞机时也是这样的感受,  或许这就是沙漠特有的严酷吧。

    这里的温差极大,中午最高温度在30-40度左右,  地表温度60-70度。晚上却可降到15度左右。不过这种气候特性,利于植物积累养分。

    视察完育种基地后,马由和农业公司库布齐项目总经理等人,在会议室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