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八八章 同龄人的心酸-《文娱试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柿子,等新书出来了,不给眼前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赠送一本吗?”交流会的主持人,学生会的现任主席蒋静婷在一旁凑趣。

    在交流会正式开始前,于秋阳果然和韩试提到了加入华夏作协的事。用于秋阳的话说,其实单凭《小王子》一书就完全有资格成为作协的一员了,只是出于一些方面的考虑到现在才发出向韩试发出邀请。

    很话术。于秋阳说的时候看了眼韩试,意味深长,好像也在对官面文章式的说辞感到无趣,只是碍于场合不好明说罢了。

    不过韩试能感觉到于秋阳的欣赏之意是很真诚的,并没有拿腔捏调的迹象,而是有种长者的温暖。

    所以韩试也很坦诚,直言自己现在需要的不是荣誉或者身份认同,相反创作的生命力恰好在于独立性。

    于秋阳用惊异的眼光看了眼韩试,似乎难以置信以韩试的年纪,不仅是见识,连心性都远超了绝大多数人。

    江大的老师不管是否心底不以为然,都只能表示很支持韩试的决定。于秋阳则仿佛看见了韩试深藏在内里的野心,再次仔细看了几眼韩试,在赞同之后,话题分散开来,并且提出了比较有意思的一点。

    实际上自从学院兴起之后,人文领域的精英不断变多,可真正能称得上一代大家、惊艳一个时代的人,无论是文学或者艺术,都似乎越来越稀少。乃至到了如今,被世人广泛认可的世界级文学家、艺术家,几乎消失了。

    规模化或者组织性,都无法培养出天才式的人物。

    眼看进入学术讨论的节奏。在场的教授们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探讨,几位陪同的江大同学则一脸的不明觉厉与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全国作协成员的邀请,柿子就面不改色轻飘飘地拒绝了?

    作为同龄人,表示十分心酸,莫名想哭。

    心酸的远不止如此。

    等交流会开始之后,江大的同学们就发现台上一水的两鬓斑白中,只有韩试一个年轻得过分,刺眼极了。

    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一旦变成有的放矢,就无端失去了趣味。央视的摄像机摆好了阵势后,韩试就感到不仅是自己,连于秋阳在内的几位教授,都谈兴大减了。

    不是怯场或者拘束,而是说的东西不再随性,加入了很多的修饰,掺杂着漂亮的场面话,却不深入涉及话题的核心。

    同学们的热情却依旧不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