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总剪辑-《我的银幕年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批评也是为你好,挑错能让你进步,不用说好话,记在心里就行。”阮若琳笑道,与唐秦出了办公室,她话虽然这样说,可是中心的人,总不能让傅正义说得一无是处不是,该说话的时候还要说话。

    “小唐,你的成片我也没看,可真不能象你说的那样不堪吧?”老太太突然抬起头,看着唐秦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长篇电视连续剧一般有两种剪辑方式。

    一是当各摄制组拍完一集后,由导演和负责该集的场记或剪辑一道初剪出样片,然后交总剪辑师审查修改进行细剪、精剪,直至定型完成;

    二是总剪辑师将全部素材集中起来之后,由分集剪辑初剪,然后进行通盘考虑实施剪辑,同时以摄制组各自初剪的片子做参考。

    傅正义演没有决定,他是以哪种方式进行工作,他要先把五位导演送来的成片统统都看一遍。

    看一遍,有几个目的,一是大体熟悉他要剪辑的“素材”,二是他要制作片头。

    以往电视剧的片头几乎都是将全剧的精彩镜头组接起来,再把字幕叠印在画面上,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和俗套。

    可是,艺术贵在创新。

    怎样构思一种既能高度概括主题,又有较高欣赏价值的片头,成为了他的心病,这其实也是台领导和王扶林总导演对他的考验。

    王扶林和任大惠都去过云南,对七擒孟获的拍摄评价很高,傅正义就挑选了七擒孟获的剧集先看。

    这场戏,张绍林导演拍了很多素材,牦牛冲阵,蜀军防卫,牦牛冲入蜀军阵中,蜀兵在牦牛群中逃命等等,都是很有动感的画面。

    “不好……”傅正义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着,“你们看,拍摄时牦牛冲阵和蜀军防卫都拍了两个方向,初剪时对方向性问题又没有引起重视,因此画面效果显得混乱。”

    还有,镜头用得太滥,简单罗列,互不呼应,更使这场戏结构臃肿,节奏拖沓,产生不了预期的惊险﹑紧张、恐怖的效果。

    他正跟自己的三个徒弟说着,王扶林总导演与任大惠走在前面,杨伟光、阮若琳、戴临风等人就走了进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