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章 论倒霉-《我一废物赘婿,会亿点医术很合理吧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出三天,就花了近一万两白银,把这大宅子买了下来。

    记得红楼梦里的贾家,家大业大,一个大观园贯穿了整个故事,而楚凡的大宅子,只会更大。房间太多了,让老孙头、乔峰、刘大力、刘二力、李宁等都把家眷弄过来住,人气兴旺总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至于这几位,也别在辽东铁骑混了,楚凡走了,他们再留在那里,意义不大,迟早被边缘化,弄不好新官上任三把火,先把他们几个点了,再加上有个李如柏在那里当副总兵,迟早要找他们几个清算,索性全都带走。

    一万两白银花的还是很值得的,院子里雕梁画栋,绿树成荫,楼台、风亭、小桥一应俱全,院子大到什么程度呢?从主屋到后门,一共六进,走路要半柱香的时间。

    既然要高调,那就高调到底,一次性买了一百多个丫鬟老妈子,再雇了五十个家丁和护院。

    俨然是来南京享福来了,哪里像被贬,估计寿阳公主要是看到这位爷的生活,再看看冉兴让的现在的处境,能气的头发都立起来。

    冉兴让被困在了平壤,离大明的辽东并不远,但就是回不来,没办法,没有文书不放行。出门时计划来回三个多月,带了二百两银子上了路,现在在平壤呆了快半年了,每天吃住都在驿馆,虽然说二百两银子也不少,但是朱翊铃上路之前,感觉内心有愧的冉兴让,给朱翊铃塞了些银子,盼他早去早回,手里的银子就少了一小半,加上这几年朝鲜战争导致物资紧张,物价是涨了又涨。坚持到五个月的时候,冉大人就没钱了。

    一开始,人家看他衣着华丽,像个有钱人还给他赊账,再后来,赊账也不给赊了,衣服也几个月没换了,冉大人被赶出驿馆,流落街头,四处要饭为生,说起来是落魄到了极点,实在活不下去了,找到平壤的朝鲜衙门里,说自己是明朝三品大官,人家一看穿的破破烂烂,一脸落魄相,当成了骗子或者次波国间谍,被关进了大牢,虽然每天挨几顿打,但是好歹有口饭吃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。

    买了大宅院的楚凡,今天高高兴兴去户部上班了,但是却没找到自己该去的地方,因为也没人上班,南京朝廷里,除了看大门的和前几年在督查院任职的海瑞,上百年来基本没人好好上班,既然是养老,就要有个养老的样子,上班?成什么体统?

    连户部尚书大人都在茶馆里喝茶看戏,哪有人给你安排工作?哪有人给你安排办公室?

    无奈的楚凡,摇摇头回家了,不过这样也好,刚好为楚凡下一步的计划,提供了充裕的时间。

    南京位于江浙的中心地带,自古就是富庶之地,商业、农业、手工业都非常发达,正是干事创业最好的土壤,这要是错过了,岂不是一大损失?

    其实相比当将军,他更大的爱好是当个富翁,享受生活。

    南京的工作氛围虽然很不好,但是娱乐氛围却非常浓厚,官员们平日里,打打牌,喝喝茶,听听戏,喝喝酒,就是生活的全部。每一个被贬的人,之前都曾有一个伟大的梦想,但是到了南京,相当于没有了前途,也就躺平了,玩就成了生活的主旋律。

    楚凡趁着这难得的休闲时光,在户部侍郎孙密的引荐下,和南京的大小官员约了个遍,同为被贬的官员,大家在一起喝喝酒,聊聊在位时的风光,也很惬意嘛。

    很快,南京城里有一个消息风传开了——南京来了个超级富豪。

    “你听说没有,户部新来的那个楚凡,我的乖乖,太有钱了,听说过兴园吗?就是那个全应天府最大的宅子,被他买了,一万两啊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了,据说光宅子里的下人都快二百个,家里喝水都用的银碗银盘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听说了,每天请人吃饭,山珍海味的吃,还在秦淮河上包场,一次请几十个人一起去,也不知道有多少钱?”

    “我听说啊,在北京开了个饭店和好几个衣帽铺,生意好到排不上队,赚了好多好多。”

    沈文林和三个好友,坐在茶馆里正在讨论这个新来南京的大富豪,不由得啧啧感叹。

    说话的这位沈文林,就是着名的南京富豪沈万三的第七代孙,继承祖上家业,是南京着名富商。

    都说富不过三代,但是沈家却打破了这个魔咒,通过八代人的不断经营,沈家不但没有没落,反而生意越做越好,基本上涵盖了南京各商业领域,可以说你在南京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沈家,所有行业都有沈家的影子。

    另外三位也不是一般人,都是和沈文林有生意往来的商人,在这应天府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他们不是官员,暂时还未被楚凡列入邀请之列,说这话间还稍稍带着点酸味。

    沈文林伸长脖子小声道:“我听说他又在秦淮河边块买了一大块地,也不知道要干啥?”

    刘记布行的刘老板翘起二郎腿眯眯眼,骄傲的笑道:“干啥?开他的苏荷呗,我年初去了一次京城,我表哥带我去过一次那个苏荷,我的乖乖隆的东,别提多火了,不提前订座你都进不去,里面好玩的很。”

    见过世面当然值得骄傲一下,说完这话,刘老板等着几位的恭维。

    “啊,你去过啊?快讲讲,怎么个好玩?”

    刘老板见几位极为好奇,故意卖关子:“好玩的太多了,开七歪听过吗?红酒听过吗?火锅听过吗?蹦迪听过吗?”

    “别卖关子了,快讲讲。”

    “我给你们说啊,这玩意天底下可能就只有这一家,开七歪就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哦,哦,听起来很不错啊,那等他在南京开了店,咱也可以玩玩了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