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水酒喝上头-《我一废物赘婿,会亿点医术很合理吧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四人面面相觑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知道大家都没什么钱,但也没办法啊,这李大总兵都给你安排了,你不能不吃吧?

    硬着头皮看着菜一道道端上来,众人都不敢动筷子,生怕楚凡这个癞子总兵说一句:你先吃的,你结账。

    终归人家李如柏是专门对付楚凡的,你楚凡还是要自己扛,楚凡也不含糊,既来之则安之,既上菜则先吃。这边楚凡们开动起来,查应奎也掏出自带的白酒,举杯而饮。

    那边的一桌,除了李如柏这个纨绔子弟,还有几个公子哥模样的人,同坐一桌,不用问,和纨绔子弟在一起的,必然也是纨绔子弟。

    看着楚凡若无其事的吃饭喝酒,李如柏顿觉得不爽,为了提高一下难度,李如柏又出新招数了。

    “掌柜的,去把你们这最好的姑娘都叫下来,好好陪陪我们楚将军。”

    原来,这不止是个酒家,还是个青楼。

    明朝的青楼,多半为国营店,内部也称为教坊司或勾栏院,除了身份为贱民的女子,还有一些身份很高贵的女子,比如叛将家眷,或者皇上突然变脸杀掉的大臣家眷,一旦被扣上了大罪的帽子,后代男的为奴,女的为娼,永世不得翻身。

    所以,明朝青楼里不仅有庸脂俗粉,也有金枝玉楚,而集贤楼里就都有。

    随着莺莺燕燕的身影晃动,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走下楼来,李如柏看地方拥挤,挥挥手,让卫兵将其他客人全都赶了出去,只留下了自己和楚凡这一桌。

    明朝的武将其实地位挺尴尬的,在朱元璋老头手里,待遇还不错,而且如果想要爵位,就一定要有军功,所以后来的很多着名文官,都已经混成全国二把手了,也没有混上个上的了台面的爵位。

    但是自从那个木匠皇帝之后,情况就大不如以前了,因为国家不怎么打仗了,武将的地位就降低了,而王守仁之后,心学等思潮兴起,武将逐渐就变成了粗人的代名词,加上后来的太监集团和文官集团斗的太狠,为了控制军队,形成了以文治武的军事体系,兵部和各大总兵,几乎都是文官担任,而真正的武将一般只有冲锋陷阵的命,所以在这个时期,武将都想用文化来包装自己,显示自己是个儒将。

    是以,纷纷效仿那些风流才子们,到了青楼也不是亲亲摸摸的勾当,而是唱唱曲,吟诗作对,附庸风雅。

    虽然李如松也是武将出身,但由于李如松李如柏兄弟俩的老爹李成梁实在太猛了,导致这两位年纪轻轻就官居高位。

    李如松还破例成为了辽东铁骑总兵,不然按照传统,总兵的位置应该是人家宋应昌的,结果既是因为李家名声太大,也因为李如松咄咄逼人,宋老先生自知不是对手,主动请辞回京养老了,总兵的头衔才落在了李如松身上,而李如柏则是除了老爹的光环加持外,还有哥哥罩着他,所以整日不学无术,不想着怎么打仗,却总想把自己往文官里面靠。

    说起打仗,李如柏不在行,但是说起附庸风雅,他学了不少。

    还是那个套路,强行帮人家楚凡点了姑娘,却又不买单,自顾自的和小妹妹们吟诗作对,唱起了词。

    你唱就唱呗,老往人楚凡身上比划啥?

    原来是他料定楚凡大头兵出身,没什么文化,在这挖了个坑等着楚凡呢,就想看他出丑,就想让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武夫,其实李如柏自己呢?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也不知是从哪个歪嘴先生或者青楼俗粉那里学了几句词,硬生生编上了调调,在这显摆的唱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微雪初消月半池,篱边遥见两三枝,清香传得天心在,未话寻常草木知。”

    “好词,好词”一众纨绔子弟相互吹捧的本事是炉火纯青,也不知道好在哪?

    楚凡看他们自娱自乐很开心,却忍不住怼了句:“好一首画梅,但不知李公子可是记错了日子?现在已经春耕时节了,李公子的梅花才刚刚开了两三枝?哈哈哈,咋的?大棚培育的?”

    虽然大棚培育是什么意思李如柏不懂,但是前面几句话骂他不懂装懂,他还是听的明白的。

    顿时见李如柏脸色憋得通红,也不知是不是水酒喝上头了。

    气急败坏的李如柏站起身,对着桌子一拍,喝道:“姓楚的,有本事你唱两首,莫在这说风凉话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