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人是谁啊,搁这里吹牛,不怕大风扇了舌头?” “好像是后街绸缎铺的孙大海,虽然他生意做得还算不错,但他能拿出一千两银子来?这种事情可不能开玩笑啊!” “孙掌柜在黎平经商多年,每年能赚一百多两银子,一千两银子肯定能拿得出来。只不过前段时间叛军在城中劫掠,他的绸缎铺难道没受到损失吗?” 在议论声中,孙大海昂首阔步的出列,挥手吩咐:“把银子抬上来。” 两名来自长安镇的民壮抬着一口朱漆箱子上了台,当众打开,由楼东方挨个清点。 每个十两,不多不少,正好一百锭银元宝。 “多谢孙掌柜支持!” 知府李尧起身作揖,并亲手写了一张借据,按手印画押,交到了孙大海的手中,“孙掌柜,今日借到你一千两银子,每年利息四十两,明年还你。” “呵呵……知府大人客气了。” 孙大海讪笑,接过借据的时候感到有些烫手,心里琢磨着到家后赶紧送到衙门去还给知府大人。 看到孙大海当场捐献了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,现场的士绅顿时炸了锅,议论声此起彼伏,各种声音都有。 有人夸赞孙大海慷慨解囊,为黎平府做了贡献。 有人感慨原来孙大海是个隐形土豪,家底竟然如此雄厚,能够一次性借出一千两银子,那少说也有三四千两银子的家底。 否则,谁会把家里仅有的一千两银子捐出来? 当然,也有人悄悄的骂孙大海缺心眼,出风头,偌大的黎平城三万多百姓,轮到你一个外地人在这里显眼了吗? 最为郁闷的是知府同知刘彦罡,坐在台上时不时的偷瞄孙大海,没想到这个绸缎铺的老板竟然有如此雄厚的实力。 早知如此,当初就应该派人上门从他身上榨点油水,现在他抱上了李尧的大腿,倒是不好再做手脚了。 被孙大海这个托一带动,顿时就有几个士绅上了当,纷纷上台表示愿意借钱给知府。 不过他们借的数额都不大,一笔五十两,一笔八十两,一笔一百两。 “嘿嘿……鱼儿这不就上钩了嘛!” 楼东方心中暗自窃喜,笔走龙蛇,代表知府大人写了借据,请这些商人收好。 第二个上台的托则是东南粮行的陈掌柜,他有些心虚的上台,表示自己愿意借给知府大人一千两银子,另外捐献三十两金子。 第(2/3)页